虽然在八大菜系中
徽菜稳占一席
但狭义上的徽菜仅指皖南的徽州菜
合肥菜则代表了更多的江淮风格
作为如今安徽省的省会
合肥的口味兼容包并
吸收了安徽南北的美食
通过本地化的改良
成为了合肥美食的一部分
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不少小吃
冬菇鸡饺、鸭油烧饼
鸭血粉丝、牛肉粉丝
锅贴、潵汤、三河米饺
......
对吃的喜好
可谓是渗透在当地人的日常里
刘鸿盛
说起刘鸿盛
在合肥是无人不知
这家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饺面馆
迄今已有近一百四十年的历史
是实打实的中华老字号名小吃
有意思的是
刘鸿盛最初的掌柜并不姓刘
而是一个姓宋的人
大名叫宋德礼
到了上世纪20年代
宋德礼的徒弟刘青山接手经营
打出了“刘鸿盛”的招牌
从此长盛不衰
如今已经是连锁经营
在合肥是有口皆碑
店里悬挂着“中华老字号”
“安徽老字号”
“安徽名优风味小吃”
“中华餐饮名店”等数块牌匾
虽然岁月的侵蚀
已经使字迹变得有点斑驳
却彰显着这家老字号历史上的荣光
刘鸿盛的招牌是冬菇鸡饺
名字叫“饺”
但跟北方的饺子不是一回事
反而跟馄饨差不多
事实上
在安徽很多地方尤其是皖南一带
馄饨专指皮薄馅少的小馄饨
这种肉馅儿大
皮稍微厚一点的
在当地人眼里就不叫馄饨了
叫饺子
一碗鸡饺看似简单
实则工序很讲究
先把本地老母鸡煨炖至嫩烂
再加入冬菇片一起熬煮
等到汤色呈金黄清凉时
下入鲜肉饺子
待饺子浮起再捞入碗中
能在合肥风靡一个多世纪
它胜就胜在鲜美无比的汤头
冒着热气的冬菇鸡饺
阵阵香气令人垂涎三尺
舀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
馅儿细腻鲜香
勾得人一口接着一口
就着温热的汤头
饺子落肚显得特别熨帖
虽然用的只是很普通的食材
却在鸡汤的浸润下幻化出美妙的味道
每一口都是鲜
安徽的小笼汤包
以芜湖的最有名
省会合肥也很盛行
在许多老字号小吃店里
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安徽人不如江苏人嗜甜
刘鸿盛的小笼汤包虽然也是甜口
但远没有无锡小笼包那么甜
轻轻咬开
浓浓的汤汁涌入口中
肉馅饱满之余
味鲜而不油腻,好吃极了
桂花赤豆糊
称得上是合肥本地甜品的扛把子
这道食物跟南京的桂花赤豆元宵很像
实际上
合肥的市花正是桂花
使用桂花作为食材也不足为奇
趁热舀上一勺送进嘴里
红豆的绵密与小元宵的软糯
在恰到好处的甜蜜中融为一体
特别润口,吃完良久
唇齿间还氤氲着桂花香气
【刘鸿盛( 宿州 路店)】
地址:庐阳区宿州路170号
人均消费:20元
丁姐鸭血粉丝
在合肥的美食江湖里
少不了鸭血粉丝的身影
丁姐鸭血粉丝在合肥是很火的一家店
基本上每个写合肥
美食的攻略都会提到这家店
他们家跟隔壁的华强鸡蛋饼
小朱麻辣串并称“益民街三巨头”
尽管门面非常简陋
生意却好得爆棚
说起鸭血粉丝
许多人都知道是
南京的特色小吃
实际上
合肥人对鸭血粉丝的热爱
一点不逊色于南京人
店里的粉丝是用牛骨头汤烫熟的
煮好后与千张一起捞出
舀上一勺鸭血当浇头
再盛上一点汤汁
汹涌的香气给这碗鸭血粉丝
带来了浓重的底色
夹起粉丝嗦进吸溜一口
浓重的味道迅速在口腔里蔓延
配着鸭血、千张一起入肚
紧接着喝口汤
鲜辣而不呛
太让人上头了
【丁姐鸭血粉丝( 舒城路店)】
地址:庐阳区舒城路15号
人均消费:10元
华强鸡蛋饼
华强的招牌鸡蛋灌饼
顾名思义
就是由鸡蛋和面粉等原料煎成的饼
安徽的鸡蛋灌饼以皖北的最正宗
店里的鸡蛋灌饼正是典型的皖北做法
先把面团蘸油压扁
平铺在炙热的铁板上
待饼烙至半熟
在饼皮上面撕开一个小口
倒入搅拌均匀的蛋液和榨菜丁
趁着蛋液还没凝固
用铲子把饼压平
这样蛋液就均匀地灌满整块饼了
然后再不断翻面煎至外皮焦脆
他们家鸡蛋灌饼的饼皮比较厚
蛋液将整个饼撑得鼓鼓的
吃起来非常扎实
鸡蛋饼的调味就是简单的油盐味
却最能吃出鸡蛋和面粉本身的香气
同时保留了最原始的烟火气
吃鸡蛋灌饼的时候
可以配上一杯他们家的绿豆汤
这儿的绿豆汤跟广东的绿豆沙不是一回事
也不像苏式绿豆汤那么花里胡哨
就是简单地用绿豆煮出来的水
清甜而解暑
【华强鸡蛋饼(益民街店)】
地址:庐阳区益民街与舒城路交叉口
人均消费:10元
小刘锅贴
锅贴也是合肥人餐桌上
必不可少的食物
这种面点类小吃通常被当作早餐
所以通常只在上午卖
南陵路上的这家小刘锅贴是
少数营业到晚上的锅贴铺子之一
这是一家典型的“小破店”
门头很不起眼
但味道真的很好
锅贴与煎饺的区别在于做法不同
煎饺要先煮熟放凉再煎
而锅贴必须生坯下锅煎
国内很多地方都有锅贴
但南北差异很大
店老板是亳州人
锅贴也带着一些皖北风格
细长小巧皮薄
褶子两头不封口
端上桌时总是几个粘在一起
夹起一个锅贴
蘸上辣椒醋送入口中
外皮薄且酥脆
浓郁的香气在口中散开
吃起来满嘴流油
馅儿不算太多
却因面皮在油煎时产生的焦脆
而成为一道灵动的美食
吃锅贴的时候
通常离不开潵汤
这是源于豫鲁苏皖
通常会用老母鸡或猪骨熬制
煮好的潵汤会放在一个铁桶里
始终保持着滚烫
当客人来买潵汤
会在碗里打上一个鸡蛋
搅拌一下
从铁桶中舀上潵汤倒入碗里
撒上胡椒粉和香菜
吃起来特别舒畅
【小刘锅贴( 南陵 路店)】
地址: 瑶海区南陵路与片塘路交叉口
人均消费:15元
大老刘小吃
大老刘小吃是合肥一家接地气小店
在当地人的眼中是公认的好吃
位置在三孝口地铁站旁的女人街
跟别的苍蝇馆子比起来
他家的环境要干净整洁不少
店里最受欢迎的小吃是牛肉粉丝
原料是山芋粉丝
是用砂锅煮出来的
砂锅储热能力强
吸热和放热都很均匀
因此端上来的时候汤水还是沸腾的
在吃得过程中能一直保持滚烫
卤制过的牛肉被切成薄片铺在粉丝上
呈现绯红的颜色
夹起一筷子牛肉与粉丝放进嘴里
配上滚烫浓香的汤汁
味蕾一下子被打开
让人欲罢不能
他们家的牛肉雪菜蛋炒饭也是一绝
合肥的炒饭名气没有扬州的大
但吃起来一点不也不逊色
猛火爆炒的炒饭非常有镬气
米饭粒粒分明
鸡蛋香气扑鼻
牛肉和雪菜的搭配让口感更加丰富
微微的辣味并不会抢走米饭的风头
反而能烘托出这盘炒饭的咸香
【大老刘小吃(人民巷店)】
地址:庐阳区女人街8号1层西侧
人均消费:20元
孙氏文萍手擀面
合肥人喜欢吃大米
但也有不少面馆
这家孙氏文萍手擀面
算是合肥的一家“网红”神级面馆
许多人不惜驱车跨越大半个合肥城
就只为一尝孙师傅的手擀面
走进店里
空间不大但桌子密密麻麻地摆了不少
猛一抬头
会看见四面挂满了锦旗
这些都是徒弟送给师傅的锦旗
等候取餐的时候
看到师傅和徒弟分工合作
扯面、煮面、捞面、加汤、盛肉
手速飞快
动作一气呵成
店里的招牌自然是牛肉手擀面
面条是比较有嚼劲的那种
牛肉卤得十分入味
撩拨起来还挂着满身的热油
这碗面的汤头偏重口
辣椒和红油裹挟着浓浓的牛肉香
连同滚烫一起刺激着味蕾
一口下肚
从舌尖到肠胃都开始狂热了起来
假如嗜辣
吃到最后可以烈烈地喝
几大口汤过个瘾
【孙氏文萍手擀面(海恒街店)】
地址: 蜀山区海恒街172号
人均消费:15元
庐州烤鸭店
提及合肥美食
必然少不了庐州烤鸭店
这家老字号以前是个国营店
后来改制成了私营
但从装饰到服务都留存着老国营的影子
作为一道历史悠久的地方美食
庐州烤鸭与南京烤鸭
北京烤鸭的渊源剪不断理还乱
据说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
御厨将烤鸭的手艺从南京带去了北京
但也有一些原籍安徽的御厨不愿北上
于是回到家乡
把手艺带到了庐州
于是就有了庐州烤鸭
庐州烤鸭的传统做法是先腌后烤
鸭皮不像北京烤鸭那么脆
肉质却更为细嫩
店里的烤鸭分普通烤鸭和片皮鸭两种
后者实际上就是前者把肉
皮全部片了下来
尽管刀工不及北京烤鸭讲究
但大口吃肉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事实上
店里最富盛名的美味是烤鸭的副产品
鸭油烧饼
顾名思义
就是用烤鸭油做出来的烧饼
其它任何城市的烧饼
都吃不出这种香气
新鲜出炉的鸭油烧饼温度非常烫
轻轻咬上一口
一层层的外皮酥脆得掉渣
内馅是软的
细碎的肉茸在鸭油的浸润下
咸淡恰到好处
香得停不住嘴
他们家还有另一道
不容错过的食物
是鸭油汤包
汤包的内馅儿混合了
猪肉和鸭油的香气
吃的时候拿个碟倒上点儿醋
用筷子夹个包子蘸一下
也是相当好吃
【庐州烤鸭店(总店)】
地址:庐阳区宿州路109号天辰大厦
人均消费:40元
三锅赵三锅
合肥有不少土菜馆
这家三锅赵三锅算是
本地老饕的最爱之一
晚上八点生意却依然十分火爆
店里早已座无虚席
大家坐在路边的露天桌凳
市井氛围感拉满
店里的点菜方式也类似于大排档
没有菜单
每个客人都是站在冷柜前
依据当天的新鲜食材来选择菜品
就算第一次来也没关系
店员会给你推荐他们家的拿手菜
说起合肥的土菜
鱼籽鱼泡必须拥有姓名
店里选取的鱼籽和鱼泡
有鳙鱼也有青鱼
但一定是规格够大的鱼
合肥 土菜重油重盐
吃起来特别香
鱼籽鱼泡也不例外
食材浸泡在咸辣重口的汤汁里
既去除了腥味
同时给整道菜带来了浓郁的风味
把鱼籽放进嘴里捎带咀嚼
一粒粒的鱼籽便分散开来
在空腔中蹦跶
鱼泡的口感则充满了韧劲
又厚又有弹性
嚼起来格外有风味
另外还尝了他们家的豆芽炒撒子
这是很家常的一道小炒
却同样让人胃口大开
撒子是用面粉做的炸物
爆炒后依然保持了一定脆感
与豆芽一起放进嘴里
口感特别讨喜
【三锅赵三锅】
地址:元一名城中西街与板桥河沿河路交叉口
人均消费:70元
庐州太太
这是一家合肥本土的连锁店
主打性价比
味道同样也在线
在当地的口碑不错
由于他们家的分店很多
因此对外地游人来说非常方便
脆皮茄子是店里的招牌之一
这道菜的食材很简单
只有茄子
经过高温油炸后
茄子表面彻底脱水
特别酥脆
外面的酱汁带着一丝微甜
咬开里面却依然是鲜嫩的茄肉
同时能吃出茄子的清香
ps:这道菜一定要尽快吃
放久就不够酥脆了
沙拉牛排也是一道又香又酥的炸物
炸得比较干
外酥里嫩搭配着沙拉酱
味道谈不上太惊艳
但口感还是在线的
还有庐州小炒
这道菜的食材是豆干、韭黄
肉丝、笋和木耳
做法类似当地版的炒三丝
镬气很足,也很下饭
【庐州太太(天鹅湖店)】
地址:蜀山区祁门路与潜山路交口
人均消费:40元
老乡鸡
老乡鸡对很多人来说
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事实上
老乡鸡在安徽人心中
已经超过了食物本身
成为了一种精神故乡
作为一个连锁品牌
老乡鸡在全国的线下门店超过了一千家
一度被大家视为中式快餐的业界标杆
老乡鸡的老板是靠养鸡起家的
所以老乡鸡的产品大多
围绕着鸡做文章
店里的Top1招牌是肥西老母鸡汤
熬汤的原料可不简单
据说都是一百八十天的本地土鸡
在合肥有句话
“从肥东到肥西
买了一只老母鸡”
可见当地人对这道美味甚是推崇
熬制好的老母鸡汤
表面漂浮着一层薄薄的金黄色鸡油
清透而不油腻
无须太多调味
汲上一口汤
一股烫人的鲜美挑逗着味蕾
味道实属绝妙
他们家的葱油鸡
这道菜的灵魂之笔是葱油
这里的葱油并不是单纯用
葱炸出来的油
而是用葱、油、盐和酱油
混合熬制出来的酱汁
葱油扑鼻的香气渗透进鸡肉的
每一个纤维
加上一块放进嘴里
就是对一天辘辘饥肠的最好犒赏
【老乡鸡(淮河路步行街店)】
地址: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文昌阁
人均消费:20元
堂上堂
合肥本地的连锁品牌
堂上堂
他们家的口号简单粗暴
“一个做包子的”
他们家在合肥有大概十家分店
店里的开放式厨房非常敞亮
堂上堂主打一个手工现包
原材料很讲究
所以能从合肥众多的
包子铺中脱颖而出
备受街坊好评
堂上堂的包子有不同的馅儿
如果吃得下
不妨多尝几种口味
翔哥最喜欢的是豆沙包
馅儿很饱满不会齁甜
一口咬下去就像吃红豆的感觉
满嘴红豆的香气
还有鲜肉包也很好吃
是猪肉大葱馅儿
趁热轻咬一口
够美味也让人吃得踏实
套餐里的粥汤是不限量的
桂花赤豆糊应该是用了藕粉打底
口感比刘鸿盛的要绵密一点
糯叽叽的小元宵带给人少许咀嚼感
甜度恰到好处
淡淡的桂花香味更是锦上添花
还有老八酸辣汤
里边的料很足
有香菇、金针菇、木耳、笋丝和蛋花
汤头的浓郁与酸和辣处于微妙的平衡
味道很棒
【堂上堂(益民街店)】
地址:庐阳区益民街20号一楼
人均消费:15元
丁记米饺
三河米饺是三河古镇有名的特产美食
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
整个古镇上卖米饺的铺子
至少三四十家
米饺的饺皮是籼米做的
馅儿用的是五花肉、豆腐和白米虾
个头很大
跟普通饺子不同
三河米饺是下到油锅里炸熟的
所以吃起来特别香口
刚炸好的三河米饺色泽金黄
外皮又脆又酥
一口咬下去
唇齿间发出愉悦的咔嚓声
里边的馅儿是软嫩的
肉汁香气四溢
趁热吃还有爆浆的感觉
【丁记米饺】
地址:肥西县三河古镇南街023号
人均消费:5元
卡旺卡
卡旺卡是安徽本地的一个茶饮品牌
总部在省会合肥
现在合肥的卡旺卡已经开得到处都是
每个热门商圈和人流量的的街道
几乎都有门店
作为本土奶茶界的霸主
它甚至被戏称为“安徽的茶颜悦色”
他们家单品的价格大多
在十五到二十元
性价比是挺高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喝卡旺卡
可以来一杯最经典的黑全套奶茶
这款的茶底是红茶
奶香浓郁入口丝滑
小料有黑糖冻、珍珠、椰果、布丁和燕麦
扎实实地堆了半杯
他们家的葡萄酸奶奶昔也推荐一尝
水果加酸奶的组合不仅好看
也的确很好喝
手剥巨峰葡萄果肉铺满杯底
中间是酸奶
顶部是葡萄果汁混合少量
茉莉茶冻做成的冰沙
各种风味交织交融
还有芒芒冰椰
是芒果冰沙加果冻、椰奶和西柚粒的搭配
堪称升级版的杨枝甘露
喝起来却更清爽
山楂爽则是将山楂与冰块打成冰沙
吸入的第一口就知道山楂的
添加量绝对不少
绵密酸爽的口感让人眼前一亮
酸酸甜甜的很开胃
【卡旺卡(城隍庙店)】
地址:庐阳区安庆路214号城隍庙南门
人均消费:15元
詹记桃酥
最后说两样可以带回去的伴手礼
第一家是詹记桃酥
这是合肥本地的点心品牌
在北京、上海、武汉也都开了门店
尽管如此
店里还是大排长龙
建议别太晚来
店里招牌自然是宫廷桃酥
桃酥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式点心
不过店里桃酥可不止一个口味
原味和祁门红茶味
前者是经典款
轻轻一咬酥香掉渣
而且不会太甜
后者加入了祁门红茶和扁桃仁
味觉与口感都会更丰富
值得一试
除了桃酥
店里的其它点心也值得尝尝
他们家的鲜奶泡芙
外皮松软
里边是打发到绵密的奶油
一口一个在嘴里爆浆
是咬下去就会觉得惊喜的存在
还有肉粉松卷
就是蛋糕里包裹着厚厚的肉松
并辅以沙拉酱
恰到好处的甜与咸交织在一起
给味蕾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詹记桃酥(包河万达店)】
地址: 包河区马鞍山路130号
人均消费:20元
陶永祥
城隍庙门前的陶永祥
他们家创始于1912年
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
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店里掌柜据说已经是第四代传承人了
店里卖的是炒货
时至如今依旧坚持古法传统工艺
所以深受老合肥人的喜爱
其中麻辣花生、花生酥和怪味豆
是店里最经典的“老三样”
麻辣花生的外面有一层糖衣
包裹着香酥麻辣的花生
味道特香
花生酥其实叫花生糖更确切
是用花生碎与麦芽糖做成的
甜而不腻、酥而化渣
怪味豆用的
是蚕豆,咸、辣、甜一起涌到味蕾上
也是好吃到停不下来
顺便说一句
买好的炒货会用牛皮纸包起来
样子很有年代感
不过这种包装不能放太久
如果要带回外地
建议买袋装的保质期更长
【陶永祥】
地址:庐阳区庙前街56号
人均消费:10元
在合肥
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
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
一种生活的态度
从早到晚
从街头巷尾到高档餐厅
每一处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等待着你来发现